從草叢中翻出飛番墓

蕭壟勇士「飛番」程天與不只受西拉雅人傳頌,北頭洋還有他的墓。

我們用谷哥導航,在距離北頭洋文化園區不遠處的一個路邊,看到「飛番墓碑沿革」的告示。

但告示牌後方卻是一大片有半人高的蔓草,根本看不到什麼墓碑。

文章標籤

王溢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受到乾隆賞識的蕭壟勇士

在北頭洋文化園區眾多關於西拉雅蕭壟社的實體與圖文介紹中,我們看到一個非常傑出的蕭壟勇士——「飛番」程天與。

其實以前就在新北投的凱達格蘭文化館看過關於他的簡介,這次,終於親自來到他的家鄉。

據傳蕭壟勇士程天與有飛奔絕技,曾被帶到北京,在乾隆皇帝御前表演。

文章標籤

王溢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西拉雅人與荷蘭人

從北頭洋的蕃仔寮山下來,看到一座年代久遠的古井,那就是有名的荷蘭井。旁邊立牌介紹說:

荷蘭據台期間(16241662),宣教師巴維斯在北頭洋建教堂,從東印度公司引進121頭牛,教導蕭壟社西拉雅人放牧耕作,並開鑿此井做為民生用水、牲畜飲用,族人賴以維生三百多年。

後來因供應自來水,荷蘭井漸被遺忘,終為山丘風沙所掩蓋。直到1998年經耆老指認,才雇工挖出而重見天日。

文章標籤

王溢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台南佳里的北頭洋,走進陳設簡單的立長宮,看到神龕上豎立著手寫的「阿立祖」神位,供桌上則擺著大小、形狀不一的壺、瓶、罐、甕等。

宮門兩側有鹽分地帶作家吳新榮所題對聯:「一口檳榔祭阿立祖,千壺醇酒念先住民」。取名「立長宮」有「阿立祖源遠流長」之意。

來自拜壺民族的啟示

來自拜壺民族的啟示

文章標籤

王溢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北頭洋初識西拉雅

想認識西拉雅人的生活,我們來到了台南佳里的北頭洋。

「北頭」跟「北投」一樣,都是平埔族古語「巫女」之意,而「洋」則意指適合居住的地方。北頭洋是過去西拉雅人蕭壟社的生息之地。

在北頭洋初識西拉雅

文章標籤

王溢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到高雄內門,問候朱一貴

高雄內門區鴨母寮,是偏鄉裡的僻村。我們站在興安宮前的廣場,看著頭戴斗笠、手執鴨棰、腳下群鴨圍繞、壯碩憨厚的朱一貴雕像,在大太陽底下,覺得如夢似幻。

朱一貴,漳州長泰人,25歲來臺謀生,以養鴨為業,人稱「鴨母王」,結交三教九流,成角頭領袖。1721年(康熙六十年),32歲的他不滿台灣知府王珍的暴政,以反清復明為號召,在內門起義。

到高雄內門,問候朱一貴

文章標籤

王溢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樹公下最早的歌仔戲

路邊出現一棵大茄冬樹,樹下一間小廟。我們停車,走過去瞧瞧。

果然就是這裡。小廟拜的是大樹公,旁邊的一塊碑文說:「歌仔戲發源地結頭份大樹公文化空間……」

大樹公下最早的歌仔戲

文章標籤

王溢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嗄嘮別的迷你城隍廟

從唭哩岸往復興崗方向走,轉進中央北路三段40巷,經桃源國小再往上,就可在山坡地上看到一個景觀相當好的公園:嗄嘮別公園。

不知怎麼唸,可參考它的英文名字:Shalaobie Park

難道又跟原住民有關?沒錯,這裡原是凱達格蘭人嗄嘮別社(Halapei 或稱 Sialawbe)的居住地,部落範圍在捷運北投到竹圍沿線各站一帶。

文章標籤

王溢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拾掇唭哩岸的一些碎片

台北捷運淡水線,有一站名為唭哩岸,感覺應該是來自原住民的稱呼。

先上網搜尋,沒錯,凱達格蘭族稱此地為Ki-Irigan,意為「海灣」。因為此地是昔日淡水河自北突出的彎曲地帶,形似一個海灣,故得名。

拾掇唭哩岸的一些碎片

文章標籤

王溢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霧峰的二戰戰俘營

二戰期間,日軍在台灣各地共設立了十五個戰俘營,收押的戰俘多達四三五○人。

第一戰俘營在金瓜石,現已整建為「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」(我在臉書介紹過)。

第二戰俘營在霧峰,日前回台中時,特地到霧峰尋找。

文章標籤

王溢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