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身穿花紅長洋裝,風吹金髮思情郎,想郎船何往,音信全無通,伊是行船逐風浪。放阮情難忘,心情無地講,想思寄著海邊風。海風無情笑阮戇,啊~~~毋知初戀心茫茫。」
在腦中盪漾著熟悉、溫婉而又有點哀怨的女音〈安平追想曲〉歌聲中,我們來到了台南安平舊東興洋行前的金小姐藝術公園。
「身穿花紅長洋裝,風吹金髮思情郎,想郎船何往,音信全無通,伊是行船逐風浪。放阮情難忘,心情無地講,想思寄著海邊風。海風無情笑阮戇,啊~~~毋知初戀心茫茫。」
在腦中盪漾著熟悉、溫婉而又有點哀怨的女音〈安平追想曲〉歌聲中,我們來到了台南安平舊東興洋行前的金小姐藝術公園。
當我們在梅鏡堂的牆外張望與拍照時,一名年紀跟我差不多的男子從隔壁舊屋裡走出來,好奇打量著我們。
我跟他打招呼說這間梅鏡堂有很多故事,我們特地來參觀。對方好奇問我們從哪來?我說我是台中人,小時候就讀附近的力行國小。
對方一聽,立刻笑逐顏開,原來我們是校友,我是力行國小第三屆畢業生,他是第七屆,然後我們開始談起梅鏡堂的種種。
台中進德北路的一條巷子裡,有一棟歷史建築:梅鏡堂。巷弄入口處的巴洛克式瓶型、柚子型柱頭已顯得斑駁,周遭環境也有點雜亂。
走進巷內,看到一棟大門深鎖的閩南式三合院,門楣上嵌著「梅鏡堂」三字,應是出自名家之手。房子看起來有點老舊,但卻是個很有故事的地方。
這次來宜蘭的阮義忠台灣故事館,除了看到高信疆《紙上風雲》展外,也看了阮義忠的《映象之旅》展。
我很喜歡阮義忠那些捕捉台灣鄉土及庶民生活的黑白照片,不只勾起我很多兒時的回憶,而且讓某些被我淡忘的生命觀、價值觀又重新回到心中。
他這次展覽,《映象之旅》是在二樓,而一樓則是《阮義忠失落的優雅重現》。從兩組展覽的庶民百態裡,我對他想要重現的「優雅」特別感興趣。
鄧雨賢是〈望春風〉〈雨夜花〉〈四季紅〉〈月夜愁〉等膾炙人口歌曲的作曲者。
我們來到芎林的「鄧雨賢音樂文化公園」,走在綠樹滿園、鳥語花香的步道上,心中響起那些熟悉的旋律,覺得溫馨而自在。
走出松山市場,白天的饒河街顯得明亮而稀微。我們彎進一條巷子,來到堤防外的基隆河畔。
松山舊名錫口,是凱達格蘭人巴賽族的社名,意為「河流彎曲處」,因基隆河在這裡轉個大彎。1705年泉州人來此開墾後,因淡水河河運發達,貨物集散,形成繁華的錫口街(今饒河街)。日治時期才改名松山,沿用至今。
夜晚來此地,基隆河上的彩虹橋五光十色。但大白天,堤防上的大型壁畫反而吸引我的注意。它描繪錫口與淡水河運從十七世紀到現在的重大演變。
午後和妻子搭捷運到松山站,走出二號出口,迎面就是松山市場的入口。
市場古典的招牌與造型,和周遭的新穎高樓相較,老舊得可愛。市場比想像小很多,又是公休日,多數商家都沒開,一眼望去,顯得狹窄、暗淡而殘陋。
從頂茄荖(茄荖溪上游)來到下茄荖,行政劃分上成了彰化縣芬園鄉。
走進路邊的一條小巷,我們看到一道圍牆和深鎖的鐵門裡,兩棟比肩而立、美輪美奐、有著百年歷史的建築物:
右邊是綠瓦紅門、燕尾翹脊的傳統宗祠,名為「崇星堂」;左邊則是圓拱、廊柱林立,氣派雄偉的西式洋樓,名為「玉美堂」。
洪姓家族是草屯的大族,他們跟隔著烏溪的霧峰林家時有紛爭,成分庭抗禮之勢。我讀台中一中時,初中和高中都有來自草屯的洪姓同學。
今天,終於來到草屯頂茄荖的燉倫堂。它建於1830年(道光十年),是洪氏家族在這一帶歷史最久、保存最好、也是南投縣唯一被登錄為古蹟的私有祠堂。